2020年二季度和上半年國內生産總值(GDP)初步核算結果
來源:中国足彩發布時間:2020-07-17 09:30根據有關基礎資料和國民經濟核算方法,我國2020年二季度和上半年國內生産總值(以下簡稱GDP)初步核算主要結果如下:
表1 2020年2季度和上半年GDP初步核算數據
| 絕對額(億元) | 比上年同期增長(%) | ||
2季度 | 上半年 | 2季度 | 上半年 | |
GDP | 250110 | 456614 | 3.2 | -1.6 |
第一産業 | 15867 | 26053 | 3.3 | 0.9 |
第二産業 | 99121 | 172759 | 4.7 | -1.9 |
第三産業 | 135122 | 257802 | 1.9 | -1.6 |
|
|
|
|
|
農林牧漁業 | 16596 | 27305 | 3.4 | 1.1 |
工業 | 80402 | 145044 | 4.1 | -1.8 |
#制造業 | 69259 | 123111 | 4.4 | -2.5 |
建築業 | 19157 | 28535 | 7.8 | -1.9 |
批發和零售業 | 23696 | 42446 | 1.2 | -8.1 |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 10650 | 18515 | 1.7 | -5.6 |
住宿和餐飲業 | 3481 | 6302 | -18.0 | -26.8 |
金融業 | 20955 | 42302 | 7.2 | 6.6 |
房地産業 | 18594 | 33862 | 4.1 | -0.9 |
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 9573 | 18501 | 15.7 | 14.5 |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 7174 | 14312 | -8.0 | -8.7 |
其他服務業 | 39831 | 79491 | -0.9 | -1.4 |
注: 1.絕對額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計算; 2.三次产业分类依据中国足彩2018年修訂的《三次産業劃分規定》; 3.行業分類采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 4.本表GDP總量數據中,有的不等于各産業(行業)之和,是由于數值修約誤差所致,未作機械調整。 |
表2 GDP同比增長速度
單位:%
年份 | 1季度 | 2季度 | 3季度 | 4季度 |
2015 | 7.1 | 7.1 | 7.0 | 6.9 |
2016 | 6.9 | 6.8 | 6.8 | 6.9 |
2017 | 7.0 | 7.0 | 6.9 | 6.8 |
2018 | 6.9 | 6.9 | 6.7 | 6.5 |
2019 | 6.4 | 6.2 | 6.0 | 6.0 |
2020 | -6.8 | 3.2 |
|
|
注:同比增長速度为与上年同期对比的增长速度。 |
表3 GDP環比增長速度
單位:%
年份 | 1季度 | 2季度 | 3季度 | 4季度 |
2015 | 1.9 | 1.8 | 1.7 | 1.6 |
2016 | 1.5 | 1.8 | 1.7 | 1.6 |
2017 | 1.7 | 1.8 | 1.6 | 1.6 |
2018 | 1.9 | 1.6 | 1.5 | 1.3 |
2019 | 2.0 | 1.2 | 1.4 | 1.3 |
2020 | -10.0 | 11.5 |
|
|
注:環比增長速度为经季節調整后与上一季度对比的增长速度。 |
其他相关核算结果详见中国足彩数据库(http://data.stats.gov.cn)。
附件:
中國GDP季度核算說明
1.季度GDP核算概述
1.1 基本概念
GDP是一個國家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産活動的最終成果。GDP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狀況和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
GDP核算有三種方法,即生産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國民經濟生産活動成果。生産法是從生産過程中創造的貨物和服務價值中,剔除生産過程中投入的中間貨物和服務價值,得到增加值的一種方法。國民經濟各行業生産法增加值計算公式如下:增加值=總産出-中間投入。將國民經濟各行業生産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産法國內生産總值。收入法是從生産過程形成收入的角度,對生産活動成果進行核算。按照這種計算方法,增加值由勞動者報酬、生産稅淨額、固定資産折舊和營業盈余四個部分組成。計算公式爲:增加值=勞動者報酬+生産稅淨額+固定資産折舊+營業盈余。國民經濟各行業收入法增加值之和等于收入法國內生産總值。支出法是從生産活動成果最終使用的角度計算國內生産總值的一種方法。最終使用包括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及貨物和服務淨出口三部分。
中国足彩发布的季度GDP是以生産法爲基礎核算的結果。
1.2 核算範圍
1.2.1 生産範圍
GDP核算的生産範圍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生产者提供或准备提供给其他单位的货物或服务的生产;第二,生产者用于自身最终消费或固定资本形成的所有货物的自给性生产;第三,生产者为了自身最终消费或固定资本形成而进行的知识载体产品的自给性生产,但不包括住户部门所从事的类似的活动;第四,自有住房提供的住房服务,以及雇佣有酬家庭服务人员提供的家庭和个人服务的自给性生产。生産範圍不包括没有报酬的家庭和个人服务、没有单位控制的自然活动(如野生的、未经培育的森林、野果或野浆果的自然生长,公海中鱼类数量的自然增长)等。
1.2.2 生産活動主體範圍
GDP生産活動主體範圍包括了中國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所有常住单位。本报告中的季度GDP数据是由中国足彩负责核算的全国數據,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地区生产总值數據。
1.3 核算單位
GDP核算主要以法人单位作为核算單位,在核算中依据法人单位从事的主要活动将其划分到不同的行业,分别计算各个行业的增加值,再将各行业增加值汇总得到GDP。
1.4 核算頻率
核算頻率为季度。中國从1992年1季度開始到2015年2季度,采用累計核算方式核算季度GDP,即分別計算各年1季度,1-2季度,1-3季度和1-4季度的GDP數據,1-4季度GDP初步核算即爲年度GDP初步核算。從2015年3季度开始改为分季核算方式,即分別計算各年1季度,2季度,3季度和4季度的GDP數據,累计数据通过当季数据相加得到。
從2011年1季度开始,中国足彩正式对外发布各季GDP環比增長速度。
1.5 法律依據和制度規定
GDP核算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目前,中國GDP是按照《中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的要求進行測算的,該體系采納了聯合國《國民賬戶體系(2008)》的基本核算原則、內容和方法。
1.6 保密性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第一章第九條的規定,統計機構和統計人員對在統計工作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信息,應當予以保密。
國民經濟核算人員在進行GDP核算时对所使用的未经公开的专业統計數據和行政记录数据严格保密,在GDP核算數據發布前對當期GDP數據也嚴格保密。
1.7 用戶需求
季度GDP数据的国内用户主要是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大学、行业协会、媒体以及社会公众。此外,中国足彩定期向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提供中國季度GDP數據。
2.季度GDP核算方法
2.1 分類體系
在季度GDP核算中,行业划分依据中國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和三次产业划分标准,并采用两种分类方式。
第一種分類是國民經濟行業分類,采用國家標准管理部門2017年頒布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在實際核算中采用兩級分類。
第一级分类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门类为基础,分为农、林、牧、渔业,工業,建築業,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房地産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其他服務業等11个行业。其中工業包含采矿业,制造業,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3个门类行业;其他服務業包含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7個門類行業。
第二級分類在第一級分類的基礎上,將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的一部分門類細化爲行業大類。
第二种分类是三次产业分类,依据中国足彩2018年修订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分为第一産業、第二産業和第三産業。第一産業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第二産業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業(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築業;第三産業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産業、第二産業以外的其他行业(剔除国际组织)。
2.2 資料來源
在季度GDP核算時,將所有可以在核算時獲得的、適用的經濟統計調查數據都用于GDP核算。資料來源主要包括两部分:
一是国家统计调查资料,指由国家统计系统实施的统计调查获得的各种统计资料,如農林牧漁業、工業、建築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房地産業、规模以上服务业等统计调查资料、人口与劳动工资统计资料、价格统计资料等。
二是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记录资料,主要包括:财政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等行政管理部门的相关數據,例如人民银行的金融机构本外币信贷收支情况、税务总局分行业的税收资料等。
2.3 核算方法
2.3.1 現價增加值核算方法
根据資料來源情况,季度现价增加值核算主要采用增加值率法、相关价值量指标推算法以及利用不变价推算现价等方法。
2.3.1.1 增加值率法
增加值率法是先計算現價總産出,再根據上年年報資料和當期有關生産情況確定現價增加值率,然後將二者相乘得出增加值,計算公式爲:
現價增加值=現價總産出×現價增加值率
2.3.1.2 相關價值量指標速度推算法
相關價值量指標速度推算法是利用相关价值量指标的现价增长速度推算现价增加值的增长速度,然后用上年同期现价增加值乘以推算出的现价增加值增长速度得出当期现价增加值,计算公式为:
現價增加值=上年同期現價增加值×(1+現價增加值增長速度)
其中,現價增加值增長速度,根據本期相關價值量指標現價增長速度,以及以前年度現價增加值增長速度和相關價值量指標的現價增長速度之間的數量關系確定。
2.3.1.3 利用不變價推算現價方法
先利用物量指數外推法求得本期不變價增加值,再根據相關價格指數推算現價增加值。計算公式爲:
現價增加值=不變價增加值×價格指數
2.3.2 不變價增加值核算方法
不變價增加值是把按當期價格計算的增加值換算成按某個固定期(基期)價格計算的價值,從而剔除價格變化因素的影響,以使不同時期的價值可以比較。不變價增加值采用固定基期方法計算,目前每5年更換一次基期,2016年至2020年不變價增加值的基期是2015年。
季度不變價增加值核算主要采用價格指數縮減法和相關物量指數外推法。
2.3.2.1 價格指數縮減法
利用相關價格指數直接縮減現價增加值,計算不變價增加值,計算公式爲:
某行業不變價增加值=該行業現價增加值÷價格指數
2.3.2.2 物量指數外推法
利用相關物量指標的增長速度推算不變價增加值的增長速度,然後用上年同期不變價增加值和推算出的不變價增加值增長速度計算得出當期不變價增加值,計算公式爲:
某行业不变价增加值=该行业上年同期不变价增加值 ×(1+該行業不變價增加值增長速度)
其中,不變價增加值增長速度根據本期相關物量指標增長速度,以及以前年度不變價增加值增長速度和相關物量指標的增長速度之間的數量關系確定。
2.4 季節調整
GDP環比增長速度是季度增加值与上一个季度增加值数据对比的结果。在测算时,须剔除季节性因素对时间序列的影响,利用中国足彩版季節調整软件(NBS-SA)对时间序列进行季節調整。NBS-SA是在目前国际上比较常用的季節調整软件的基础上,考虑了中國特有的季节因素研制而成的。该软件添加了处理中國特有的季节因素的新模块,有效剔除了中國特有的季节因素,包括春节、端午、中秋等移动假日因素、周工作天数从原来的6天制到5天制轉變的因素、假期變動及調休帶來的變化因素等。
3.季度GDP數據修訂
3.1 修訂的必要性
季度GDP初步核算對時效性要求很強,一般在季後15天左右公布,這時,GDP核算所需要的基礎資料不能全部獲得,因此季度GDP初步核算利用專業統計進度資料和相關指標推算得到。之後,隨著可以獲得的基礎資料不斷增加和完善,會利用更加完整的基礎資料,例如,專業統計年報、行業財務資料和財政決算資料對GDP數據進行修訂,使其更加准確地反映經濟發展實際情況。
3.2 修訂程序
按照中国足彩最新改革的GDP核算和數據發布制度规定,中國季度GDP核算分爲初步核算和最終核實兩個步驟。通常,年度GDP最終核實後,要對季度數據進行修訂,稱爲常規修訂;在開展全國經濟普查,發現對GDP數據有較大影響的新的基礎資料,或計算方法及分類標准發生變化後而對年度GDP曆史數據進行修訂後,也要對季度GDP曆史數據進行相應修訂,稱爲全面修訂。
3.3 修訂方法
3.3.1 當季數據的修訂
中國目前对季度GDP數據修訂的方法是比例衔接法,即利用年度基准值与年内四个季度汇总数的差率调整季度数据的方法。比例衔接法的基本做法是:首先对国民经济各行业现价和不变价增加值分别进行衔接,GDP和三次産業增加值是銜接後的行業增加值的加總。不變價GDP和不變價三次産業增加值的銜接方法與現價相同。
3.3.2 環比數據的修訂
由于季節調整的对象是时间序列數據,因此,当时间序列中任何一个季度数据发生变化时,都会影响季節調整的结果;在时间序列中加入最新的一个季度的數據,也会使以前季度的环比数据或多或少地发生变化,这是模型自动修正的结果。根据季節調整原理,一般情况下,离最新数据时间较近的时期,数据受影响较大;离最新数据时间较远的时期,数据受影响较小。为便于用户使用,在发布当期环比数据的同时,会通过中国足彩网站发布修订后的以前季度的环比數據。
4.季度GDP數據質量評估
4.1 對基礎數據的評估
對于GDP核算所使用的各专业統計數據和行政记录數據,有关部门都会对其质量进行检验,确保数据合理反映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当GDP核算部門得到這些基礎數據後,會再次對數據的完整性和准確性進行檢驗,確保這些數據符合GDP核算的概念和要求。
4.2 對核算方法的評估
在GDP核算中,GDP核算部门会根据不断发展的中國经济实际情况,依据不断完善的国民经济核算标准,对中國的季度GDP核算方法進行修訂,以確保核算方法的合理性。
4.3 對核算結果的評估
在得到季度GDP核算結果後,要對GDP各構成項目數據、GDP数据与相关专业、部门統計數據以及宏观数据的协调性进行检验,保证GDP数据和其他主要数据的相互协调和匹配。正在建立以国民经济核算为核心框架,对各专业和部门基础統計數據进行评估的制度。
4.4 數據的可比性
《中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采納了聯合國《國民賬戶體系(2008)》的基本核算原則、內容和方法,因而GDP數據具有國際可比性。
在開展全國經濟普查或計算方法及分類標准發生變化後對季度GDP曆史數據進行了修訂,因此1992年1季度以來的季度GDP時間序列具有可比性。
5.季度GDP數據發布
5.1 發布時間
季度GDP初步核算數一般于季後15日左右發布,季度GDP最終核實數于隔年1月份发布。对于主要统计指标的发布,中国足彩会在年初发布的《主要统计信息发布日程表》中说明发布日期,GDP數據將按規定日程發布。
5.2 發布方式
季度GDP初步核算数在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聞發布會、中国足彩网站(www.stats.gov.cn)、《中國经济景气月报》上公布;季度GDP最终核实数在国家統計數據库(http://data.stats.gov.cn/)、《中國经济景气月报》上公布。对于1992年1季度以來的季度GDP数据时间序列,可以通过国家統計數據库(http://data.stats.gov.cn/)進行查詢。

